你的位置: 首页 | 资讯详情页

道教教理之"道"

上传者:seo
时间:2022-05-27 16:33:45

  

“三界”,以时间而言,为宇宙三界,即无极界、太极界、现世界;以空间而言,分为天界、地界、水界或天界、地界、人间界。  

《皇经集注》卷四:“慈光烛三界”。注:“大慈光明,照澈上天下地人间,故云普烛三界”。  

唐《陈子昂集》卷二《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》诗:“自超三界乐,安知万里征”。  

以内丹而言,谓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是修持炼养之三大障碍。  

《长生诠经》:“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此三界也。  

心忘念虑即超欲界,心忘缘境即超色界,心不状空即超无色界。离此三界,神居仙圣之乡,性在清虚之境矣”。


  

以仙界而言,谓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三重天界。  

道教认为天有二十八重,  

以太黄皇曾天、太明玉完天、  

清明何童天、玄胎平育天、  

元明文举天、上明七曜摩夷天第六天为欲界;  

以虚无越衡天、太极蒙翳天、  

赤明和阳天、玄明恭华天、耀明宗飘天、  

竺落皇笳天、虚明堂耀天、观明端靖天、  

玄明恭庆天、太焕极瑶天、元载孔升天、  

太安皇崖天、显定极风天、始黄孝芒天、  

翁重浮容天、无思江由天、上揲阮乐天、  

无极昙誓天第二十四天为色界;  

以皓庭霄度天、至渊通元洞天、太文翰庞妙成天、太素秀乐禁上天第二十八为无色界。

 

《洞真太上太霄琅书》卷十:“三界者,一欲界、二色界、三无色界”。  

“道”,道教最高教理,一切道经无不宣称以“道”为根本信仰。老子认为,“道”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,如《道德经。  

二十五章》中说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,吾不知其名。字之曰道”。  

又一章说:“道,可道,非,常道”。认为大道无形,不可以言说。《庄子。大宗师》中说:“夫道有情有信,无为无形,可传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见﹔自本自根,未有天地,自古以固存,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﹔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,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,先天地生而不为久,长于上古而不为老”。  

《太平经》中说:“夫道何等也?万物之元首,不可得名者。六极之中,无道不能变化。元气行道,以生万物,天地大小,无不由道而生也”。


又《老子想尔注》中也说:“一者道也”,既“在天地外”,又“入在天地间”,而且“往来人身中”,“散形为气,聚形为太上老君”。  

《混元皇帝圣记》、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等道经,认为“大道玄寂”,无所不在,无时不存,为“虚无之系,造化之根”,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,天地、阴阳、四时、五行等无不由“大道”所派生衍化。  

同时,道教认为,“至真之道”,无生无死,亘古长存。如《消魔经》说:“真道之业,不衰不病,不死不生”。主张通过特定的修炼,“虚壹而静”,“返朴归真”,“与道合一”,就可以得“长生久视”、“形体永固”的神仙。  

《道教义枢》、李荣《老子注》中都曾说过“道者理也”。认为此“至虚之理”,变通无碍,化生万法,永恒不灭,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,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,超凡入圣,修真得道。  

通过不断的修炼,可以跳出“三界”,成为神仙,从而以证道妙,自然可以无生无死,亘古长存。

打赏
打赏随喜,功德无量
微信

提醒:打赏金额将直接进入对方账号,无法退款,请您谨慎操作。

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。
返回顶部
微信公众号
分享
×

微信扫一扫,关注我们

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