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资讯列表
-
二十四悌图说:扼虎救父
-
扼虎救父,杨香,晋朝人。顺阳(今河南淅川县东南)人。杨丰之女。杨香是晋朝杨丰的女儿,她很小的时候,母亲去世,父亲含辛茹苦,把她拉扯成人。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,心眼好,懂事早。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不容易,既当爹又当娘,吃了很多苦头。因此,她对父亲非常孝顺,可以说是关心备至,体贴入微。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2-01-24 11:02:59
-
二十四悌图说:卧冰求鲤
-
卧冰求鲤是中国古代24孝典故之一。它有二个版本,内容略有不同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是孝子的名字不同,一个叫王郎,一个叫王祥;二是孝敬的对象不同,一个是孝敬父亲,一个是孝敬继母。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2-01-21 10:41:36
-
人生五伦
-
人生五伦,指的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君臣、朋友,其含义是说:父子有亲、长幼有序、夫妇有别、君臣有义、朋友有信。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2-01-17 15:38:39
-
三纲五常是什么?
-
所谓,“三纲”,即:“三纲者,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是大学问家朱熹提出来的。即:臣、父子、夫妻存在着天定的、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:君为主、臣为从;父为主,子为从;夫为主,妻为从。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2-01-17 15:36:40
-
《大学》经文解读(一)
-
大学所说的道理,现代称为政治哲学。
主要在凭良心修持自己的德行,以身作则,来施行德政。既然要为人民服务,治理众人的事务,就应该亲近人民,把众人都当做亲人般看待。将心比心,寻求此时此地最为合理的平衡点,做出决策,并且有效执行。
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,成为大学之道的三大纲领。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2-01-14 15:43:41
-
礼记 · 礼运
-
昔者仲尼与于蜡宾,事毕,出游于观之上,喟然而叹。仲尼之叹,盖叹鲁也。言偃在侧曰:「君子何叹?」孔子曰:「大道之行也,与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而有志焉。」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
-
作者:admin | 时间:2022-01-10 14:54:42
-
儒家文化:中国科举制度
-
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、朝鲜、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。
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(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),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。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。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,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,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6年)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。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、中央的省试与殿试。乡试第一名为“解元”,中央省试为“省元”,殿试第一名为“状元”。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2-01-04 15:44:33
-
二十四悌图说:恣蚊饱血
-
晋吴猛,年八岁,事亲至孝。家贫,榻无帷帐,每夏夜,蚊多攒肤。恣渠膏血之饱,虽多,不驱之,恐去己而噬其亲也。爱亲之心至矣。吴猛,晋朝濮阳人,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。家里贫穷,没有蚊帐,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。每到夏夜,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,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,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。夏夜无帷帐,蚊多不敢挥。恣渠膏血饱,免使入亲帏。恣肆毒蚊侵幼身,蚊足意满不噬亲。饱腹膏血遭人愤,血浓于水孝真君。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1-12-20 11:10:31
-
二十四悌图说:乳姑不怠
-
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,年高无齿。祖母唐夫人,每日栉洗,升堂乳其姑。姑不粒食,数年而康。一日疾笃,长幼咸集,乃宣言曰:“无以报新妇恩,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。”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1-12-20 11:04:33
-
二十四悌图说:怀橘遗亲
-
陆绩,字公纪。年六岁,至九江见袁术。术出橘待之,绩怀橘二枚。及归拜辞,橘堕地。术曰: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? 绩跪答曰: 吾母性之所爱,欲归以遗母。术大奇之。
-
作者:seo | 时间:2021-12-16 10:27:56
